行业资讯|王立祥教授:「疫」中心脏停搏这么救——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法

发布时间:2020-05-21

来源:民生网

       为有基础病的中老年人,传统的胸外按压方法易导致胸肋骨骨折(男性和女性发生率分别为 86% 和 91%)而降低心肺复苏成功率,此时应用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技术,既避免了胸肋骨骨折保证高质量人工循环建立,又延伸了接触患者的距离降低被感染几率,同时具有腹式呼吸的功能,达到建立人工循环与呼吸并举之目的。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决战的关键时刻,遵循《


A:开放气道(Airway,A),使用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为患者开放气道时,按压腹部使腹腔内压力上升致膈肌上移,增大胸腔内压力的同时,使气道压力瞬间加大,迅速产生较高的呼出流速以排出气道和肺内储留的异物,产生海姆立克效应,帮助患者开通下呼吸道,配合清除口腔异物,畅通上下呼吸道。


B:人工呼吸(Breathing,B),使用腹部提压心肺复苏进行人工呼吸时,提拉与按压腹部促使膈肌上下移动,通过改变腹、胸腔内压力,促使肺部完成吸气与呼气动作,达到体外腹式呼吸效应,以利于协助患者建立人工呼吸支持,充分提供氧合。同时,腹部提压心肺复苏规避了过度通气,亦可为继发性心脏停搏患者(呼吸肌麻痹)提供体外腹式呼吸支持。 


C:人工循环(Circulation,C),使用腹部提压心肺复苏进行人工循环时,胸腹联合提压进行复苏,提拉与按压腹部可驱使动静脉血液回流增加,尤其是增加腹主动脉压的同时,提高了冠脉灌注压约 60%,增加了心排血量,建立更有效的人工循环,配合胸外按压心肺复苏中的人工循环支持,腹部操作对上身的穿刺、气管插管等其他相关操作影响较小,充分提供血容量并提高了协同配合效率。


D:体外除颤(Defibrillation,D),使用腹部提压心肺复苏进行体外电除颤前不需停止按压,减少了体外除颤时中断按压的时间,充分为复苏赢得了宝贵时间。 

微信图片_20200521164338.jpg

急诊医学泰斗王一镗教授亲授 AACD-CPR   

微信图片_20200521164407.jpg 

 钟南山院士与王立祥教授共话 AACD-CPR


        腹部提压心肺复苏如同人民熟知的胸外按压心肺复苏一样古往今来备受关注,古代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救自缢死中就谈到二者的应用问题:「徐徐抱解,不得断绳,上下安被卧之(平卧体位),一人以脚踏其两肩,手少挽其发常弦弦勿纵之(头后仰,开放气道),一人以手按据胸上,数动之(连续胸外心脏按压)。一人摩捋臂胫、屈伸之(伸展胸廓,助以呼吸)。若已僵,但渐渐强屈之,并按其腹(腹部按压),如此一炊顷,气从口出,呼吸眼开,而犹引按莫置,亦勿苦劳之(复苏有效后,强调了不可中断按压)」。


        可见,利用胸腹部进行心肺复苏救命自古有之,是我们中华民族对人类生命复苏的伟大贡献。现代学者认为,腹部是心脏的第二个家,一是有「血」:健康成年人的血液量约占体重的 8%,其中 80% 参与血液循环,其余 20% 贮存在肝、脾、肺和毛细血管等,全身循环血量的 25% 被分配至腹部内脏器官;二是有「气」:人体有胸式呼吸与腹式呼吸,后者主要通过胸腹之间的膈肌活动参与而完成;三是有「压」:冠脉灌注压取决于主动脉舒张压,而腹主动脉加压反搏将提高冠脉灌注压。如此种种,为腹部心肺复苏奠定了基础。 

微信图片_20200521164410.jpg

 王立祥教授 

      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原武警总医院)原急诊科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南京医科大学心肺复苏研究院院长,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首批成员。任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肺复苏学专业委员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心肺复苏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健康文化委员会主委、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前任主委、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副主委等。中国心肺复苏与中华精准健康传播指南制定者、腹部心肺复苏学创建者、525+CPR 工程与百千万亿平安精准健康工程发起者。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终身荣誉称号。


查看:989次